楊鎮浯說,從調查結果中,金門在產業力及經濟力等方面,還有努力的空間。另外,雖然金門的防疫表現受到肯定,但相信在疫情威脅之下,各個縣市都特別努力,而金門防疫的特別之處,在於金門是一個島嶼,只有一個綜合醫院,因此在防疫措施的壓力特別大,能在防疫上有所表現,也是許多人努力得來的成果
雖然金門是一座島嶼縣市,但是,楊鎮浯說,金門有很深的文化底縕、遍布全球的華僑、獨特的環境生態,這些都是金門最好的資產,因此絕對不會遺落這個島嶼的任何一個角落,以及努力的機會,期望更多人能注意到金門,未來將持續為了金門努力。
金門縣在「SDGs永續城市調查」中表現亮眼,特別是在水資源上的竟能有一片「不缺水」的水獺淨土令人相當驚豔,特別是去年金門遭遇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,全年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,今年截至目前也僅有427毫米,降雨量恐怕再創歷史新低。
但至今,金門縣的民生用水仍正常供給,能在這場缺水危機關鍵下莊的關鍵,除了在於2018年8月,開始自大陸引水止渴外,開源節流的「強化自有水源」策略。而3年前開始實施「金門地區地下水管理計畫」,規劃減抽策略等作為,也逐步降低水廠對地下水的依賴。
對於永續城市,金門縣長楊鎮浯接受《今周刊》專訪時表示,他說想像的金門永續城市,應該是要充滿幸福、希望的地方,過去用福利包裝幸福,但務實的說,金門是物質資源稀缺的島嶼,在醫療上鄉親真的有感覺幸福嗎?民生設施、公共建設是否讓鄉親滿足嗎?產業發展讓年輕人看到希望嗎?本地的財政狀況讓人感到信心嗎?」。
楊鎮浯說,他在上任時就思考,金門若只靠金酒與觀光產業結構會非常脆弱,果不其然在去年疫情一發生後,這問題就凸顯出來。且一個留不住年輕人的地方,不可能永續的往前走,因此他在疫情未發生的第一年就喊話「金門必須再推出兩個支柱型的產業,一是跨境電商物流,二是大健康產業」,雖然現階段受疫情影響,產業發展進度尚不如預期,接下來還有一段路要走,但他相信幫金門創造支柱型產業,能讓風險承受度能力更高,年輕人才有可能回流,因為務實的態度,才是金門該走的道路。